山东:协同创新“创”出真金白银_山东蓝贝思特教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400-0531-861
ENGLISH / 中文
新闻动态
集团新闻
下属企业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山东:协同创新“创”出真金白银

来源: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11-07   查看:3129
摘要:“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当前,我们正在产教融合的道路上不断迈进。”日前,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郭建磊在一次新闻通气会上表示,自2013年实施“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以来,已经结出了一大批丰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当前,我们正在产教融合的道路上不断迈进。”日前,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郭建磊在一次新闻通气会上表示,自2013年实施“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以来,已经结出了一大批丰硕的成果。“青岛科技大学牵头组建的‘绿色轮胎协同创新中心’,省财政专项投入2300万元,带动牵头高校投入1.95亿元,其他协同单位特别是软控股份有限公司、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中策橡胶股份有限公司等共投入5.5亿元,产生经济效益17.1亿元。”

  山东在首期省属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过程中,省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2.69亿元,撬动多渠道投入,收获经济效益523亿元。协同创新不仅“创”出了真金白银,还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山东是如何做到的呢?

  财政撬动:形成“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新机制

  2013年3月,山东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科技厅联合启动实施“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紧紧围绕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推动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及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开展协同创新,共立项建设23个、培育建设了12个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这些中心协同山东省内外高校45所、科研院所54个、企业103家、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20个,经过几年建设,目前已覆盖全省83%的硕士以上授权高校。

  在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中,山东科学利用省财政专项经费,发挥了重要杠杆作用,小投入撬动了大产出。为此,山东专门研制了协同创新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省专项资金分3年拨付到牵头高校,主要用于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条件改善、国内外合作交流及日常运行管理,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要在资源汇聚、政策支持、机制推动、目标完成等方面签订目标责任书,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实现预期目标。

  “省财政厅、教育厅、科技厅对协同创新中心实行绩效评价、动态调整,对执行效果不佳或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责成高校予以整改;整改不力的取消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并视情节轻重,缓拨、减拨或扣回省专项资金。”山东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徐文广说。

  在这一制度的规范引领下,各协同创新中心充分利用和发挥2.69亿元省财政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把协同创新中心变成研发资金的“蓄水池”,引领调动牵头高校、协同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等多渠道资金不断涌入,带动经费投入34.97亿元,产生了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仅经济效益就达到523亿元。

  “通过这一协同创新计划的实施,已初步形成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科研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在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学科建设、产业发展、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郭建磊说。

  认准需求: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攻关

  在此基础上,山东首批协同创新中心认准国家及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合理布局,在科学前沿、文化传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四大类多个领域,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攻关。

  轻工生物基产品清洁生产与炼制协同创新中心就是其中典型代表之一。“生物质资源可再生、可降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能够取代化石资源,满足人们对化学品、材料和能源等方面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该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齐鲁工业大学科研处处长王瑞明说,“我国每年仅秸秆产量就达8.5亿吨,但轻工生物基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生物质转化利用效率低、产品种类少、生产成本高,实现生物基产品清洁生产与高效、高值化炼制迫在眉睫。”

  针对这一问题,齐鲁工业大学立足行业发展需要,联合山东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行业骨干企业,共建“轻工生物基产品清洁生产与炼制协同创新中心”,通过以工业生物技术等为标志的新一轮技术创新,促进和引领生物基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该中心针对我国木材资源匮乏的问题,研发了“速生阔叶材制浆造纸过程酶催化关键技术”,利用速生阔叶材的木材加工下脚料、小径材、枝桠材,以现代生物技术为主要手段,改革创新传统制浆造纸技术和高效清洁制浆造纸技术,在降低磨浆能耗、消除有毒污染物、稳定纸浆白度等多个方面取得了突破,实现了国产木材资源的高效高值化利用。3年来,该中心已实现标志性成果63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有4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有21项,取得成果转化60项、经济效益186亿元。

  截至目前,山东协同创新中心已承担国家级课题1478项、省部级课题1540项,产出标志性成果740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743项、成果转化590项,部分科研成果在国际学界产生重大影响。

  融合产业: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提升成果产业化水平

  在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科研攻关的同时,山东协同创新还重点加强与企业行业需求的有效沟通整合,破除了政府、高校、企业之间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政产学研用”有机结合,大大提升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水平。

  高强高模玻璃纤维是高性能纤维的一种,既是国防建设的重要材料之一,也是民用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和功能材料,已在航空、航天、兵器、舰船、通信、电缆、电子、风能等领域应用。目前,国外特别是美国、俄罗斯的高强高模玻璃纤维强度高、综合性能好,主要用于军工行业,美国高强高模玻纤95%以上用于军工和航空,禁止向北约成员国以外的国家出口。

  “此前国内唯一小批量生产高强高模玻璃纤维的单位只有一家,产能只有几百吨,且为坩埚法生产,品种少、价格贵,性能一般。”济南大学科研处处长郭培全介绍,由济南大学牵头的“先进建筑材料绿色制造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研发的高强高模玻璃纤维关键技术,生产的产品力学性能优异、化学稳定性好、耐高温、抗疲劳特性性能好。目前,这一技术已在相关企业正式进行产业化生产,先后推广到4条4万吨级以上池窑拉丝生产线,年经济效益超过1亿元。

  “山东省高校海洋生物质纤维材料及纺织品协同创新中心”面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以服务于山东省传统主导产业——纺织行业、创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目标,研发的代表性成果“海藻纤维”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带动了以海藻纤维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发展,建设跨海洋和纺织产业的“海产养殖——海洋化工——纤维制造——纺织品加工”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建成了国际上首条规模化海藻纤维柔性生产线,制定行业标准《海藻酸盐短纤维》,开发三大系列20多个海藻纤维品种,并带动了海藻纤维上、下游产业的发展。2017年1月,该协同创新中心海藻纤维创新团队与多家投资公司和企业签署框架协议,在青岛合作投资建设5000吨规模海藻纤维工业化生产线,预计年新增直接产值10亿元、利税1.5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00个左右。

  郭建磊表示,山东高校协同创新不仅“创”出了真金白银,也“创”出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下一步,山东还将继续支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对接山东“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在人才链、培养链、产业链等方面的集成和辐射作用,进一步带动全省高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水平的提升。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魏海政)
媒体中心
服务热线
客户服务
集团简介
集团简介
发展历程
集团架构
资质荣誉
企业文化
产品中心
光能黑板系列
普通黑板系列
环保书写套装系列
多媒体讲台系列
护眼灯系列
服务与支持
解决方案
服务体系
下载中心
招商加盟
业务模式
招商政策
招商咨询